所在单位:动力能源公司 航站楼分公司
入职时间:1999年1月
政治面貌:党员
岗位职责:负责管理一号、二号航站楼、停车楼暖通空调系统、制冷系统、给排水系统和消防供水系统等的运行、维护、维修工作。
服务承诺:航翼动力 服务国门 心系旅客 共赢未来
1999年1—2003年11 首都机场动力处 工人
2003年11—至今 动力能源公司航站楼西区空调模块 主管
2010年 动力能源公司航站楼分公司供暖先进个人
人来人往中
我们用最真诚的服务
送出最美好的祝福
我是谁?
你看不到我
但却能感受到我的温暖与清凉
因为我正在你身边
王磊,于1999年进入机场工作,“扎根”在条件艰苦、工作繁忙的航站楼空调系统运行保障一线,一干就是12年。从T2航站楼接收、T1航站楼转场到奥运会保障……时间的积累与沉淀使王磊迅速成长为团队中的“核心人物”——空调业务模块主管。
在T1、T2航站楼运行保障现场,人们经常可以看到王磊和他的团队忙碌的身影,身着蓝色工作服,手持温湿度测量仪,像一股蓝色的旋风行走在航站楼内各个角落,穿梭在空调系统各大机房。他带领团队主动将服务端口前移,通过各种渠道密切关注未来几天天气变化,以便在天气变化前部署应对措施;他主动将服务工作延伸,积极了解驻场单位温度需求,努力实现与各单位服务流程上的无缝对接,保证冷热源充足供应。
当有新员工怀着紧张与激动之情初到西区空调模块的时候,王磊经常告诉他们:“你知道动力能源公司在航站楼内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吗?是为航站区旅客、驻场各单位提供安全稳定的能源服务保障”。“要把‘服务’一词时刻牢记在我们的心中。”
航站楼里各个部门都在为旅客服务,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看似琐碎简单,实则意义重大。特别是在“倡行中国服务,打造国际枢纽”的理念前提下,作为首都机场唯一的专业化能源管理运营企业,保证不间断的动力供应责任艰巨,是肩负航站楼正常运营的基础性保障。北京四季分明,年温差近60℃,且时常伴有雨雪、大风降温、大风沙尘等特殊天气。在季节变换、旅客流量等因素的影响下,航站楼内各个区域的温度容易呈现出较大的偏差,并且同一机组的供送区域也有差别,有的四周密闭,有的八面来风。在如此复杂的物理环境下,保持楼内各区都有舒适的通风通气和合理的温湿度环境难度可想而知。
这是发生在航站楼内一件司空见惯的小事。去年一个冬天的清晨,天空飘起久违的雪花,航站楼内的旅客看到机场银装素裹的雪景,都欣喜若狂,纷纷拿出照相机留念,但在航站楼内进行运维服务多年的王磊知道下雪意味着什么。
作为航站楼保障部门的工作人员,王磊早已养成了对天气预报的解读,在这场如期而至的降雪来临前,王磊就率领他的团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对空调采暖系统的水温进行有序的升温,既要保证楼内的热源供送充足,又要保证升温过程对整个供暖网络不造成冲击。从他接连不断打出的电话,就可看出他准备工作的充分性、条理性和完整性……
“耿站长您好,我是航站楼王磊,天气预报说今夜有小雪到中雪,预计持续16小时,雪后大风降温,预计降温幅度10℃,持续48小时,航站楼需要提升二次水温度,现航站楼空调水温需要提升5℃,采暖水温需要提升6℃,为避免对系统造成大的波动,我想分四次升温,4小时内升温操作完成,请您注意系统变化。”紧接着又是一通电话:“中控,王磊,根据天气预报,近两天有雪、大风降温,我已与供暖站耿站长说好升温事宜,现需要对楼内二次水进行升温,一号楼空调由42℃升至47℃……,二号楼Ⅰ、Ⅲ段空调由40℃升至45℃……先升一号楼,再升二号楼……并以短信方式告知我。” 简捷且明确的沟通,标准的术语,频繁的沟通,王磊用自己的经验和热情践行着来自动力能源的隐形服务。
当清晨的天空刚刚飘落雪花时,王磊已经和他的团队将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好,开始下一项重要工作——测温。他们拿着点温仪在航站楼内穿梭,并不停的拨打电话:“中控,现在机组的风阀、水阀开度是多少?水阀大开度的机组有多少?一次水、二次水的供回水温度、压力各是多少……?”得到相关信息后,又马上致电班组:“多派几个人出来检查机组状态,特别是安检现场、登机口等旅客密集区域的机组。”同时,他又根据反馈的数据及自身勘察情况指挥中控进行温度调节,不仅要保障楼内温度还要避免旅客密集区域温度过高,并且送入较多新风保证空气质量。下雪造成了大面积航班延误,早已过了下班时间,但王磊同广大旅客一起“延误”,走遍楼内每一个角落,亲身感受现场环境并不断指挥中控及暖通班组,根据实际情况对机组的运行时间、运行模式进行细微调节,尽最大力量确保每一位旅客都能在航站楼内度过一个温暖舒适的夜晚。
王磊不仅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中国服务的文化理念,还言传身教用动力能源人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影响着动力的“新鲜血液”。多年在一线工作使得王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在新人眼里已然演绎成了“绝活”。
绝活一:徒步丈量航站楼。二号楼的32万平方米,一号楼的8万平方米,停车楼的4万平方米,每天都留下王磊的足迹,但绝不是走马观花,而是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总结楼内四季旅客流量特点,特别是发现不满足服务品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对设备进行调控。曾有一些爱较真的新员工,在王磊带队“巡楼”时偷偷在腰上“绑”上计步器,看看他到底一天能走多少步。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筋疲力尽,但王磊却仍然泰然自若,一看计步器,11000步,这让他们又惊又喜,这11000步,可相当于10公里的路程,要是每天坚持和王磊丈量航站楼,那岂不连锻炼的钱都省下了?正是王磊常年来通过不断摸索室外天气与旅客流量“动态”变化影响下的温度调节模式,推进了空调设备调节的系统化、智能化,优化了航站楼资源配置。2011年首都机场SKYSTRAX星级评定航站楼温度舒适度达到5星级评价,ACI满意度也取得了全球排名前5位的优异成绩。
绝活二:预知天气变化,对舒适度极其敏感。为旅客提供舒适的候机环境是公司对接中国服务内涵的重要使命。王磊在长期的航站楼温度调节工作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对四季天气变化对航站楼环境舒适度的影响和关联极其敏感。通过持续关注下一周的天气预报,靠前对航站楼空调机组运行模式进行调整,力争做到同步于天气变化,将航站楼温度调节控制在人体舒适区域。在多年运行中,王磊多次遇到气温骤降或骤升的情况,便第一时间改变机组运行模式,使广大中外旅客在航站楼中看窗外疾风骤雨,感受窗内如沐春风。总之,为旅客提供舒适的环境,正是他们这种默默无闻工作的真谛所在。
机场是一个充满离别与欢笑的地方,机场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交通枢纽,肩负着迎来送往、中转交通的重任。如果没有服务,机场只是一座冷冰冰的交通中心,是服务赋予了它生命。作为动力能源公司服务团队中的一员,王磊常说:“我们的服务不夺目却最真诚,就像一双无形的手,为旅客递上首都机场专业化服务最好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