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单位: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医院
入职时间:1988年7月
政治面貌:群众
岗位职责:主要负责现场旅客医疗服务、航空器紧急事件应急救护和专机医疗服务保障工作。
服务承诺: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
1988年9月——至今 首都机场医院航站区医疗急救科
2010年“护理之星”
2011年5.12优秀护士
——以爱心 细心 责任心服务于旅客
她是首都机场医院航站区医疗急救科的一名普通护士,名叫徐丽。 “弘扬白求恩精神,倡行中国服务”------ 她代表的就是机场医院一直倡导的以爱心, 细心,责任心服务于旅客的精神。
首都机场,作为国门,每天都要迎来送往成千上万的旅客。他们当中有不同肤色的国际友人,有久别故土的华人,华侨,有亲人翘首以盼的学子,也有出国援外的工人。无论是他们的离去,还是到来;无论是他们偶感风寒小恙,还是突发急症,威胁到生命,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健康守护者:机场医院的医护人员——国门天使,徐丽就是他们中优秀的一员。
徐丽工作的机场医院航站区医疗急救科与众多驻场单位相比,也许很不起眼,甚至被健康出行的人们所忽略。但是她却担负着首都机场三个航站楼的应急救援和旅客医疗服务工作,为机场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生命所系,性命相托”是我们这位国门天使的从医信念。因为她深知:人在旅途,需要我们,我们就应该像他们的亲人,就应该是他们的依靠。每一个人都对生命有着深深的眷恋,我们救治的不只是一个冷冰冰的简单的名字,而是一个母亲,一个妻子,一个女儿,一个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一个承载着无数美好回忆的活生生的生命;一个在自己的社会责任上尽职尽责的公民。所以,每一天,每一次,她都认真仔细,竭尽所能。
记得有一次值班,一位中年男子来到站点就诊,主诉胸闷,憋气,出冷汗。徐丽听后赶紧让病人卧床,不要动。给予吸氧,测血压,并做了心电图,显示轻度心肌供血不足,马上给病人上了心电监护。因为心梗早期病人的心电图也许不会太典型,但是病情的发展可能会急转直下,凶险异常。她耐心的向旅客解释病情,并告知他目前的身体状况不适合登机,希望他能够改签留下观察或去医院诊治。就在说话期间,旅客突然烦躁不安,心电监护发生了变化——急性心梗。她立即开放静脉通道,配合医生给药。同时迅速联系救护车和后送医院,并给航空公司打电话,说明旅客情况。在转运的途中,一直密切观察旅客的生命体征,并不时地宽慰旅客,“放松,别紧张”。由于及时处置,旅客被平稳转至安贞医院进行了冠脉介入治疗。又一个生命在她的守护下转危为安。她也深深地感到,在每一次与死神的较量中获胜其实就是心中那永远难以割舍的医者情怀,是永远也不能够放弃的生命希望。
“护士,我头疼,给我测个血压。”“好的”。 “我也头疼,给我也测一个。” “ 行,您稍等。” “你那儿有退烧药吗?我的孩子好像有点发烧。”“您先给他夹个表,测一下体温吧。” “徐丽,给这病人测个血糖。” “好,我知道。”一个接一个的主诉,一声接一声的询问。这是航班延误,旅客滞留机场,她出诊时的景象。大风,大雾,下雨,下雪等恶劣天气,是机场最繁忙的时刻,也是航站区医疗急救科最忙的时候。2009年11月1日,夜晚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不约而至,来到首都机场。这场暴雪给机场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影响,大面积航班延误,滞留在机场的旅客越来越多,旅客的烦躁情绪也越来越严重。许多患有基础性疾病的旅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不适,尤其是滞留在飞机上时间较长的旅客,由于空气不流通,情况更为严重。急救电话不断地想起,她也忙碌在大家中间,一次次踏着厚重的积雪出诊,一趟趟将病情较为严重的旅客转送到医院。救护车穿梭地在机坪,鞋袜早已湿透,衣服也不再挡寒风,没有时间吃饭,更不可能休息。虽然,她感到很疲惫,但她的内心是欣慰的。因为她知道,她不仅是为旅客送去了医药,更为旅客送去了温暖和安慰,他们的感谢之情溢于言表。
“同在国门下,同是一家人”,我们这位国门天使徐丽,愿用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让每一位旅客感受到首都机场的中国服务。哪怕只是送上一杯热水,一个搀扶,一个友好的微笑:或者是一句离去时的叮咛------都能够让旅客感到温暖,传递友善;让旅客心中带着温馨的回忆踏上旅途,让中国服务的温暖留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