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晨霞、焦英杰、张琼文)
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世界多了一道光;贝尔发明了电话,沟通改变了世界;贝尔德发明了电视,包罗万象的大千世界被我们尽收眼底。电的使用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更多创新成为可能。
在民航灯光人队伍中,也有这样一群不安于现状的平凡“发明家”。作为首都机场助航灯光管理员,他们在运行维保一线探索实践,推动接地气的“小发明”派上“大用场”。
困局:选维保还是选运行?
机场助航灯光是为航空器起飞、着陆、滑行等提供目视引导的灯具设施的统称,其通过不同颜色、布局、角度,为航班上的飞行员提供指引。作为机场的重要设施,现代助航灯光巧妙地采用回路恒流供电设计,使供电系统精确控制电流、保护负载,确保电路稳定性,但也给相关维保工作带来了不便。
在通常情况下,一条助航灯光回路长达数公里,其间连接上百盏灯具,可能同时覆盖多条滑行道。由于助航灯光需要恒流供电才能正常使用,当一条回路发生故障,或者该回路灯光需要日常维保时,所覆盖区域的助航灯光都不得不关闭。这对繁忙机场来说,无疑是出了一道“维保”与“运行”二选一的难题。
面对难题,首都机场灯光人一直采用“游击战”的方式,做好机场灯光维保工作。夜深人静、航班停航之时,就是灯光人最为忙碌的时刻。“G滑行道靠近E7区域发现一盏滑行道中线灯发生故障,计划3时向塔台申请15分钟上去维修。”首都机场飞行区灯光管理员袁津京向业务经理汇报。通过“见缝插针”的巡检和与航班错峰进行的维保,灯光人兢兢业业地守护着首都机场广阔机坪上的这片“星河”。
破局:“灵光乍现”与“苦心钻研”
在一次早交接班会上,一位老师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因为关灯影响范围太大,某滑行道已经连续几天未能停航维保了。他担心这样下去,这条回路的维保遥遥无期。
这个问题如同一颗落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立即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
“能不能让当晚不需要维保的那段亮起来,咱们分段维保?”
“那可得现场供电。”
“咱有照明车呀!”
“供的还得是恒流电!”
“老西道北还没报废的小调光器是不是能用?”
“可以,这听起来是个好办法!”
随着探讨不断深入,改造雏形逐渐显现:在已有照明车的基础上,利旧增设小型调光器及配套设施,使其具备移动可恒流供电功能。从表面上看,这是“灵光乍现”,但首都机场灯光人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将创新想法迅速投入实践。
首都机场灯光管理员苦心钻研、群策群力,对照明车和调光器结构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大家根据设想绘制出图纸,精心制订装配改造方案,并进行了反复测试和调试。此外,他们还灵活运用配线设计、空间设计等知识,叠加开发了工具物料携带、现场检测检修功能。最终,一辆具有恒流输出功能的助航灯光回路抢修车就此诞生。
新局:“多快好省”的抢修车
在首都机场灯光人眼中,这项创新发明不仅解决了“维保”与“运行”二选一的难题,还具备“多快好省”多项优势,值得在业界推广。
助航灯光回路抢修车基于现有的照明车进行改造,并利旧安装了一台小型调光器,使其具有恒流供电功能。因此,抢修车可在故障抢修或维保现场直接为区域内灯具供应恒流电,将该场景对运行的影响降至最低。同时,车后舱加装了可携带工具、物料、备件等的置物架,使车辆进一步升级成为可照明、可常规供电、可恒流供电,而且常用物品装载齐全的多功能、集成式抢修车。
该抢修车底盘为通用车辆底盘,现场活动和作业不受限制,而且人和物可一次性到位,使得供电位置灵活、接线适配性佳,可快速恢复区域供电,具备到位速度快、作业速度快、运行恢复快的特点。
抢修车在设计时充分考虑现场作业特点,后舱置物架设有凹槽和防震垫,保证了灯具放置的稳定性;舱内布局合理,分开设置操作面板和出线侧,可防止线缆散乱堆放;登车梯设有轨道盒,避免梯子绊倒人员。这些设计均从作业人员角度出发,确保作业过程更顺利、使用感受更好。
同时,照明车为已有车辆,改造使用的调光器则是利旧设备,其他备件也多为常规在用款式,因此该车辆主要通过员工自主动手安装组合,可复制性、实用性均较强。
每个“灵光乍现”的时刻都离不开长期以来对业务知识的积累和对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都凝结了苦心钻研的智慧成果。7月,首都机场助航灯光回路抢修车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体现了求实进取的飞行区人的智慧结晶,也是灯光人创新源于现场又回归现场的生动实践。
看,这辆大黄车所供应的电、所点亮的灯,正陪伴守护着成千上万旅客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