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中旬,首都机场迎来了持续降雪天气。为确保飞机安全起飞和旅客顺畅出行,首都机场始终把“讲政治、顾大局、保安全、稳效率”作为除冰雪信息保障工作的根本遵循,发挥技术优势,在旅客看不见的保障现场,用“信息力量”全力支撑机场除冰雪工作安全、顺畅开展。
未“雪”绸缪 严阵以待
在接到保障通知的第一时间,首都机场股份公司信息科技部便立即召开除冰雪保障工作部署会,确保在人员、系统、物资、后勤等方面提前做好准备,迅速投入到冬季除冰雪保障工作中。
为确保信息系统在降雪期间平稳运行,信息科技部核心系统保障人员提早谋划,编制专项保障方案和系统检查手册,提前完成A-CDM(机场协同决策)系统、大数据、GIS(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系统平台的健康检查、能力评估和业务测试,对网络基础设施进行“全面体检”,确保第一场保障开好局、起好步。同时,信息科技部全面动员做好排班管理,安排除冰雪保障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值班,并做好人员备份。在保障开始前两个小时,现场保障人员提前到达指定地点,对硬件设备、系统可用性、网络连通性等进行测试排查,确保信息系统高效可用。此外,信息科技部联合飞行区管理部、运行控制中心等部门,以及国航地服等相关单位成立专项工作小组,以跨组织协同为手段,以高效率服务为目标,实时接收信息需求,迅速提供技术支持,全面促进高效联动。
浴“雪”奋战 创新助力
近年来,乘着数字化东风,信息系统已经成为首都机场各项业务的重要支撑。A-CDM系统的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GIS平台的保障进程监控、大数据平台的数据传递,都让如今的机场除冰雪保障工作变得更加“智慧”。
信息科技部在此次降雪期间加强了各系统的信息联动,将A-CDM系统与除冰系统、大数据平台、GIS平台、国航全球地面保障平台、BGS业务平台等进行互联,融合共享22项除冰数据和34项停机位监测数据,实现每日2万余条除冰雪保障相关数据的实时转发与动态展示,推动除冰流程数字化和协调联动智能化。除此之外,信息科技部还全面梳理了各相关信息系统的关键参数指标,在做好实时监控的同时,加强除冰雪期间系统的安全监控和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首都机场GIS平台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建立了除冰实况模型,可以实时展示航班入离除冰位、当前除冰阶段、除冰液余量等重要信息,辅以相关算法,计算得到除冰效率等辅助决策信息,实现了资源高效调度与工作远程指挥,有效解决了低能见度条件下存在的视频监控不全面、运行降效等问题。
此外,首都机场大数据平台作为机场数据的统一接口,已与国航全球地面保障平台进行了全面对接,优化数据传输流程,一改过去机位除冰需求、定点除冰需求分系统录入的情况,实现所有需求统一录入。这不仅减少了跨平台的工作量,也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促进运行保障效率进一步提升。同时,为确保上传至民航局运行监控中心的数据质量,信息科技部安排专人进行数据监控,基于信息系统智能运维平台的实时监测结果及时进行处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覆盖率。
深入一线 服务提升
信息科技部建成“技术保障池”,充分发挥信息服务专员的作用,前往首都机场除冰雪一线业务部门,动态轮换进行现场保障。派驻现场的信息服务专员不仅能协助做好终端设备、系统应用、网络基础设施的现场调试与配置,而且强化了用户交流,实时跟踪、收集系统需求与问题并快速整改,持续提供有温度的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专员队伍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长期任务日常化、系统工作清单化、工作成绩透明化的工作方法。信息服务专员将信息服务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范畴,每周定期与用户协调沟通,全力消除用户痛点;将所有工作任务以工作清单的形式进行列举,逐项落地;将协调各相关主体所取得的成果以数字化手段进行呈现,为后续相关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信息服务专员还对每天保障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逐项进行梳理、复盘,固化经验,持续提升信息服务保障能力,探索“复盘式”工作法,边工作边检视、边总结边沉淀、边学习边完善,“盘”出问题不足,也“盘”明提升方向。
智慧除雪是科技助力业务的生动体现。未来,首都机场将持续深挖除冰雪保障工作需求,发挥科技效能,优化系统功能,不断促进首都机场除冰雪保障工作高效开展,不断提升信息服务专员对业务的支撑成效,让科技融入业务,让智慧赋能发展。
(首都机场股份公司 雷宁、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