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机场运行协调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首都机场运管委”)成立11年来,联合了空管、机场、航空公司及其他驻场单位组成空地协同运行组织,这一跨越组织边界的运行管理平台在“中国第一国门”的运行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8年,首都机场运管委启动以“国门加速度”为主题的活动,汇聚各方智慧力量,有效调动各驻场单位参与机场运行管理发展的积极性,探索出一条提高首都机场运行效率的新路径。
首先,“国门加速度”要做实。众所周知,从航班在空中的飞行状态,到航空器的地面滑行入位,再到旅客服务保障的各个环节,需要信息的快速传递和数据的极速共享,各方的信息联动都离不开运行控制这一中枢系统。首都机场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旅客吞吐量破亿,其运行的繁忙程度可见一斑。此时,首都机场运管委的“国门加速度”活动应运而生,活动涵盖航空器保障全流程、旅客安检登机环节、行李装载运输环节及雷雨、冰雪天气下降效运行保障流程四大类运行领域,为繁忙的国际枢纽机场提高运行效率提供了有益实践。活动在首都机场运管委这一大平台上形成了群策群力、广泛参与的模式。活动中,广大一线员工在首都机场运行的全链条各环节上相互补台,从地面保障效率和航班正常性水平两方面为提高国门整体的运行效率凝心聚力,人人参与,收到了众志成城的可喜成果。
其次,“国门加速度”要做细。长久以来,安全始终是民航业的生命线,从践行“三个敬畏”到强化“三基”建设,首都机场始终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机场安全关乎万千旅客的出行安全,也关系到上万从业者的作业安全。首都机场运管委的“国门加速度”专题活动覆盖了旅客登机效率、旅客安检效率、牵引车保障效率、航空器滑行效率等机场安全运行全流程的关键要点。为提高冰雪、霜降天气条件下航班运行效率和旅客服务水平,首都机场运管委在11月组织开展“国门加速度”之冬季运行保障主题活动。驻场保障单位的广大员工针对首都机场冰雪、霜降天气保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交优化建议,有人建议加强保障环节的信息共享机制,有人建议加强特殊天气下机坪作业的安全管理,有人建议在特殊天气下对行李装卸环节进行相应优化……这些意见和建议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直击运行保障效率提高的症结所在。诸多“国门加速度”中“金点子”的实践应用,在提高首都机场航班运行效率的同时也筑牢了安全运行防线,各单位通过紧密无缝的协同配合,打造出严密的安全网络。清晰明朗的安全网格,让安全责任到岗到人,最终确保了安全与效率的双提升。
最后,“国门加速度”要做好。秉持着“人民航空为人民”的服务理念,首都机场全面推进“四型机场”建设,利用“国门加速度”这一契机,将运行效率和旅客服务水平的提高紧密结合,并贯穿首都机场运行机制及流程中。服务不仅仅是在航站楼内直面旅客呈现出的形式,更包含诸多幕后的服务形态。让旅客安全顺畅出行也是民航从业者为旅客提供的服务之一。“国门加速度”在提高运行效率的同时,也实现了服务品质的提升,带给旅客更好的出行体验。可以说,“国门加速度”加的是速度,提升的是旅客对于“中国第一国门”的整体满意度。
运行效率提高不能一蹴而就,这是一场需要全员参战的“战役”,只有久久为功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出行的新需求。
(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吴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