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准制定历时两年多,过程虽看似悄无声息,但对机坪管制的影响无疑是掷地有声的。”一名民航业内资深专家如是评价近期由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发布的《运输机场机坪管制设施设备配备》(T/CCAATB 0027-2022)团体标准。作为国内民用运输机场机坪管制行业发布的首个团体标准,该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是首都机场在接收机坪管制业务后,为机坪管制工作提质增效交出的一份满意答卷。
为落实民航局对航空器机坪运行管理由空管移交至机场管理机构提出的相关要求,2020年9月,首都机场实现机坪管制全面独立运行,此后,为进一步发挥机场的主体作用,助力机坪管制工作完成标准化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首都机场于2020年1月在行业内率先提出制定机坪管制设施设备配备标准的研究项目。其所制定的团体标准近期通过评审,并自2022年5月24日起正式实施。
着眼转型空白 为安全谋篇布局
当前,为推进民航强国建设,提升机场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国内千万级机场均已完成航空器机坪管制移交工作。但机坪管制作为运输机场的新生力量,其运行保障没有太多经验可借鉴。各机场只能因地制宜,根据自身情况和空管现状,组建机坪管制团队完成相关业务。由于各机场机坪管制工作场所改造程度不同,机坪管制设施设备地区化差异明显,同时又无标准规范可供参考,运输机场机坪管制业务存在一定的安全管理风险。
除此之外,大多数机场在接收机坪管制时发现,相关设施设备建设仅满足当下机坪管制的基本使用需求。要为机坪管制未来发展谋篇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发展需要,避免出现设备问题导致的发展瓶颈、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无法进一步提升等情况。
随着机坪管制业务深入开展,为进一步落实“十四五”民航发展规划,提高航空安全水平,配备完善、专业的管制设施设备,并制定与之匹配的规范标准的需求显得愈发迫切。
多方资源联动 聚众力谱新篇
在迫切的需求下,首都机场立足当下、敢为人先,经过专业人员论证和专家建议,于2020年1月率先在民航业内提出制定机坪管制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并着手开展相关项目研究。
项目启动后,首都机场联合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通过多种方式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的大中型运输机场进行相关考察和交流探讨,为标准制定搭建了广阔的合作平台,为标准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长达一年的探索过程中,针对各机场机坪管制发展不尽相同、管理模式风格迥异的情况,专家们通过共享资源、交流探讨等方式打破了机坪管制闭门造车的模式,营造了对自身现状和发展预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良好氛围。2021年3月,经中国民用机场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批准,标准项目正式立项。
在披荆斩棘的路上,容不得片刻喘息。标准草案编制伊始,行业专家意见并不统一,有人侧重于借鉴现有空管相关标准,在此基础上深耕细作;有人认为必须另辟蹊径,大刀阔斧开新路。将所有专家建议汇总后,项目组成员审慎思考,与各机场专业人员、行业专家保持沟通,全方位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多次更改、修订文稿。
2021年11月,首都机场机坪管制团体标准项目组完成了标准初稿的研究编制,并会同来自全国多个大中型运输机场、空管单位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对标准进行了多轮评审,不断完善标准内容,最终形成了标准草案。
做好行业引领 确保行稳致远
“这个团体标准的制定,可以说是非常及时且全面的。”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道。此次制定的机坪管制设施设备团体标准,涵盖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机坪管制设施设备配备原则、机坪管制室一般要求、机坪管制的席位功能和设备配置等机坪管制最常见的定义要求,同时还重点就机坪管制气象信息显示设备、飞行进程单、通信设备、场面监视设备、协同决策系统、视频补盲设备、电源设备、记录/重放等设备配备要求作了详细说明。
与此同时,该标准还规定了运输机场机坪管制设施设备配备原则和配备要求,适用于不同规模的运输机场机坪管制单位开展机坪管制设施设备配备工作,为民用运输机场机坪管制标准化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是运输机场在机坪管制工作中确保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石。
作为行业示范性、引领性文件,《运输机场机坪管制设施设备配备》着眼当下机坪管制实际和未来发展需求,不仅对加强机坪管制设施设备配备管理、提升机坪管制设施设备安全性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将对推进机坪管制整体精细化管理和平稳发展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十四五”时期,该标准将助力运输机场基础资源保障水平提升,对加快建设四型机场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首都机场股份公司 王雪川、李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