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 赵奉鲁 张琼文
随着冬季的来临,备战场道除雪保障工作成为首都机场航班运行的重中之重。为确保2024年~2025年冰雪季场道除雪工作万无一失,首都机场按照应对“早下雪,下大雪,持续降雪”极端天气的标准,精心筹备、全面部署,全力保障旅客冬季平安顺畅出行。
进入11月以来,全体除雪保障人员正式进入备勤待命状态。近期发布了两次降雪预警,虽未见大雪,但首都机场早已吹响除雪保障的集结号,严阵以待,应对冰雪天气的严峻挑战。
立足“抓早抓细”
确保各项资源准备“硬核”
在除雪保障工作启动之初,首都机场便立足“抓早抓细”,确保各项资源准备充分,为除雪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根据上级有关要求,首都机场细化编制了《除雪任务清单》和《除雪效能提升清单》,共计63项任务,并于10月底前全面完成。这些清单涵盖人员储备、设备准备、物资调配等各个方面,确保除雪工作有序开展。
在人员储备方面,首都机场按照双备份标准,储备了200余名除雪保障人员。这些人员经过层层选拔和培训,全部取得了相应除雪资质。为确保人员技能熟练,首都机场还组织开展了“周周有演练”技能提升专项行动,人均操作训练时长逾30小时,有效提高了除雪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实操水平。
设备准备同样不容小觑。首都机场早在5月便启动了除雪车辆检测工作,并根据检测结果制订了维保计划。9月底前,首都机场对全部7种车型、共计50辆除雪车完成了维保工作。进入实战阶段后,首都机场严格落实“周检查—日启动”工作机制,确保车辆始终处于适用状态,随时待命。
在物资调配方面,首都机场科学调配除冰液、融雪剂等物资,增设了3套除冰液撬装加注设备,并通过调整供液管路的小改造,助力除冰液补液能力提高2倍以上。此外,根据不同雪情下的除冰液需求,首都机场建立并落实了物资最低储备调运机制,确保场内及场外2小时车程范围内储备了充足的除冰液,可满足6场中雪量级保障需求。
立足精益管理
确保各项目标实现路径“硬核”
在除雪保障工作中,首都机场坚持精益管理,科学制定除雪标准,合理划分作业单元,不断优化除雪流程,确保各项目标实现路径“硬核”。
为加强场道除雪精益管理,首都机场结合降雪时段、天气条件、航班机型、运行方向等运行实际,有效识别出影响除雪保障方案实施和除雪效果的关键因素。围绕资源、场景、动态管控三个方面,首都机场梳理出29个关键点,并细化形成了涵盖28项动态方案的除雪保障“字典”。“字典”针对不同降雪情形均具备一键查询功能,大大增强了各类降雪保障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为确保跑道、滑行道、机坪、服务车道同步开放并力保始发航班正常,首都机场建立了网格化责任分区管理制度。通过明确雪前、雪中、雪后保障重点,积极推行差异化管理,细化各区域在各保障阶段的保障预案。同时,围绕航班保障流程,首都机场严格落实席位化“班班盯”监督机制,实时监测道面适用性,确保道面持续安全。
在实现安全目标方面,首都机场紧盯核心安全不放松。针对外来物、跑道侵入等核心风险,首都机场进一步明确关键区域扫雪标准、优化现场检查表单,并建立了现场和后台持单复核“双保险”机制。这一举措确保了安全措施落实到一线岗位,为除雪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立足智慧赋能
确保各项技术支持“硬核”
在除雪保障工作中,首都机场坚持智慧赋能,全力推进相关设备和关键系统升级优化,将除雪标准、安全管控措施等落实到各层级、各岗位,为除雪工作注入了新动能。
聚焦关键岗位人员健康状态,首都机场开发了监控监测小程序。除雪人员上岗前须通过小程序完成健康申报和承诺,首都机场可通过健康监测终端,实时监测保障人员健康状态。这一举措进一步加大了除雪作业期间人员管控力度,确保了作业安全。
此外,首都机场还完成了机坪除雪作业单元3.0版开发升级,实现了除冰液液量和车辆状态实时监测,并增加了喷淋、手持水炮等功能。这一升级不仅增强了设备应用场景的广泛性、操作流程的便捷性,还完善了安全保障措施。同时,首都机场还围绕跑道表面状况评估,建立了降雪期间跑道表面状况和保持时间数智化预警安全模型。该模型具备道面监测与除雪决策预警功能,为跑道除雪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
接下来,首都机场将继续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围绕除雪保障工作各项安全及效率提升目标,持续练内功、提品质。依托“周周有演练”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人员技能和设备稳定性,提高各保障小组快速反应、协同作战水平,时刻保持“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坚定信心,以雪为令、闻雪而动,迅速集结、积极应对。首都机场全体除雪保障人员将共同努力,清扫出一条条“温暖平安路”,为航班安全顺畅运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