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扬
打造绿色机场是中国民航孜孜不倦的努力方向,也是首都机场作为“中国第一国门”的重要使命。长期以来,首都机场始终秉持绿色机场理念,积极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探索减少航空器排放的各项举措。
在3号航站楼建设之初,首都机场即考虑配备APU(辅助动力装置)替代设施(含400赫兹地面电源及地面空调),并一直致力于推动靠桥航班使用APU替代设施。2020年,首都机场完成本场所有近机位和82%远机位的APU替代设施配置工作。2024年,通过各项精益管理措施,首都机场全年APU替代设施使用量达21.1万架次,使用总时长达37.3万小时,营收较2023年增长13%,较2019年大幅增长59%。
2024年,首都机场APU替代设施使用折算节约航油6.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万吨,APU替代设施减少碳排放及营业收入均创下了历史新高。
共建共享 提升服务品质
为保证APU替代设施接驳及时、高效,首都机场将登机桥操作与APU替代设施接驳工作统一起来,实现两项保障作业的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信息共享,有效保证了APU替代设施接驳的及时性。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度走访使用者,首都机场联合航空公司深入研讨操作流程优化方案,变“询问接驳”为“默认接驳”,设备操作员无须逐级询问机务人员、机组以获得接驳作业确认许可,只需要在航空器停稳后,按照机务人员做出的接驳手势,默认进行APU替代设施对接操作,为航空公司简化了接驳申请流程,提升了航空公司的使用体验。2024年,APU替代设施接驳21万余次,操作员严格执行接驳流程,未出现剐蹭等不安全事件,获得了航空公司的一致好评。
同时,为确保APU替代设施安全稳定运行,给航空公司提供更好的服务,首都机场搭建了APU替代设施监控平台。平台通过分布在各个机位的终端设备,收集APU替代设施的电压、电流、频率、温度、风压、风量等实时运行数据,实现实时状态监控,并自动生成故障统计、备件消耗、使用统计、维保统计等数据,有效指导维保人员动态调整备件采购、维保计划、日常巡检等工作。根据以上基础数据的积累,APU替代设施监控平台为每台APU替代设施建立了全生命周期档案,使其全生命周期内的维保记录、故障情况、备件更换等数据可视化,利用全生命周期档案指导后续设备升级改造具体指标的确定,大大提升了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体验为先 服务可以定制
为持续提升用户使用体验,首都机场通过走访航空公司收集需求,优化服务保障模式和服务流程,延长APU替代设施保障时长,把服务意识贯穿工作的始终。
首都机场工作人员在走访中了解到,在冬季航前保障期间,航空公司有暖机需求,希望通过提高机舱温度,保证机组、旅客在进入飞机时机舱温度已处于舒适区间。首都机场及时响应,组织主要航空公司机务保障部门召开APU替代设施冬季运行专项沟通会,明确在冬季航前保障期间,对于适用服务范围内的航班,将APU替代设施由提前90分钟接驳改为提前120分钟接驳,从而实现旅客从航站楼到客舱的“无感切换”。此外,首都机场工作人员还发现在航后机务维修、临时停场飞机保障、公务机保障等非定期航班情况下,机务同样存在设备接驳需求,于是根据各方需求推出了一系列定制服务。
全面维护 保持设备完好率
航空器使用地面APU替代设施,可有效减少机载APU的使用,是航空公司减少燃油消耗、机场减少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的有力抓手。为加强设备精细化管理,缩短设备故障停机时间,首都机场组建了一批专业化的维保团队,除了日常巡检维保工作,还针对各类特殊运行环境开展专项维保作业,以消除运行隐患,保障航空器用能安全。
针对春季杨柳絮、夏季雨水、秋季沙尘大风、冬季冰雪天气等恶劣环境易导致APU替代设施故障增多的情况,首都机场有针对性地提前开展设备换季专项检查,做好杨柳絮清理、电路板清灰、过滤棉更换、空调电加热端子检查等工作。同时,为确保各用电设备动力电缆绝缘值处于正常范围,首都机场定期组织开展动力电缆摇测及红外测温工作,通过常态化监控动力电缆绝缘值变化趋势,及时预警异常数值,提前发现并更换老化电缆。
未来,首都机场将在APU替代设施安全操作规范化、故障溯源等方面继续深耕细作,进一步提高APU替代设施使用率,持续减少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