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磊、吴爽
近日,首都机场地理信息平台(以下简称“GIS平台”)全面升级上线,助力“数字孪生”机场落地,实现了首都机场“空中、地上、地表、地下、室内、室外”四纵两横六位一体、全生命周期空间实体信息资源的展示与应用。
该系统依托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BIM (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物联网、大数据、三维建模与仿真等技术,集时空数据整合、处理、存储、分析和可视化等功能于一体,有效赋能机场决策、管理、运行和作业等各层业务,持续引导机场安全保障、运行效率和服务体验的不断提升。
大综合:多源集成+时空一体
“新系统为首都机场疫情防控规划、冬奥会流程设计、内部员工培训和应急指挥流程优化等提供了沉浸式交互体验平台,是落地数字仿真的创新应用实践。”首都机场相关负责人介绍,“升级后的GIS平台,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保存多个第一视角的三维路径,不出办公室就能‘身临其境’,极大地方便了业务流程的规划与管理工作。”首都机场地理信息平台运用可视化仿真技术,对首都机场空域、飞行区、航站楼以及公共区域室内外环境、设备设施完成三维建模,融合以航班运行和旅客服务为核心的业务仿真,构建首都机场全域全要素的三维运行场景,动态呈现机场运行指标、保障进程、服务资源、环境、防汛、天气等监测数据及运行态势,实现机场运营可视化,辅助模拟推演和联动指挥,全面提升机场运行监控与治理水平。
全兼容:场景适配+智能研判
首都机场地理信息平台是打造智慧机场的重要底层支撑平台,能够提供统一地图服务,实现地图调用、空间查询、空间分析等功能,支持在机场其他重点业务系统内,快速满足多源数据融合的可视化应用需求。同时,平台还能利用统一定位服务,实现对航空器、车辆等移动设备及人员的实时定位与跟踪,构建精准定位旅客热力分布图和航空器轨迹热力图,助力机场运行监控、指挥调度、旅客服务等应用场景的落地。此外,首都机场地理信息平台在提供时空大数据分析服务的基础上,可以对海量时空数据进行高阶分析与挖掘,为机场规划、运营、服务等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截至目前,首都机场已有飞行区运行管理系统、安全巡查系统等11个业务系统对接使用地理信息平台提供的服务,同时,另外15个应用系统正在陆续对接中。
多功能:协同运算+动态可视
首都机场地理信息平台融合全国ADS-B(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illance-Broadcast)数据、车辆定位数据,精准还原全国空域和首都机场机坪场面的实时运行态势。从宏观全域视角,这一平台能展示全国航班航线分布、运行动态以及首都机场进出港点流量信息;从微观精细视角,这一平台还能展示航班实时位置、预计落地时间、滑行等待时间、延误状态及各保障节点数据信息,支持运行管理人员对航班的协调与管控,有效助力航班正常性和运行服务品质提升。
这一地理信息平台综合利用“北斗+GPS+蓝牙”定位、位置差分、无线通信及移动互联等技术,打造可视、透明、互动、智能的机坪车辆管理模块,破除了机坪车辆信息统计无序、车辆违章和不安全事件无据可查的难题,提高机坪车辆安全管理水平。“这个系统不仅能实时展示车辆的位置信息,还能及时进行违章报警和信息倒查,每日的汇总统计一键输出,是我们工作的好帮手。”值班室里的工作人员在介绍平台在一线的应用时如是说。
除此之外,该平台打通GIS、时序数据库和三维技术,以仿真方式形象地展现地下管线的埋深、材质、形状、走向和周边环境,在方便查询管线信息的同时,也助力了综合管线的标准化管理。
未来,首都机场将以物理感知为建设前提,以数据处理作支撑基础,以数据挖掘为核心任务,不断深入探索机场信息的可视化与应用,建立完备的“数字孪生”机场体系,持续提升机场信息化水平,增强旅客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全力以赴推进“四型机场”建设,助力民航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