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24时,首都机场集团公司总经理刘雪松宣布首都机场西跑道开航,随着CA1740 航班的顺利安全起飞,标志着首机场西跑道再次承担起在首都机场迎来送往的重要使命,为旅客提供更加安全顺畅的出行体验。
19日,经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验收,修缮一新的西跑道完全符合使用标准。随着西跑道南北两端巨型“叉子灯”的撤离和跑道助航和灯光设施、导航和气象等装置的开启,在最后的清扫及检查完成后,首都机场西跑道恢复使用。
首都机场西跑道始建于1977年,2000年进行了沥青混凝土加铺,至今已连续运行20年;而其不远处的C滑行道是目前西跑道唯一一条平行滑行道,它于1980年启用,至今已经使用了40年。此次大修,是对西跑道及周边滑行道从头到尾、由表及里的重塑,共完成了4项前置工程、7项主体工程,并将4项先进的科研项目贯穿于整个工程中。本次西跑道大修系列工程,施工面积超过50万平米,相当于1.5个2号航站楼的建筑面积,封围面积超过200万平米,相当于71个标准足球场。
首都机场的西跑道大修采用了多项新工艺、新科技及新应用,致力于打造全国最先进的“智能”跑道。在工艺的选择和使用上,首都机场将西跑道两端各400米由沥青混凝土道面改成水泥混凝土道面,满足了飞机起降阶段荷载较大的需求,杜绝了轮辙、痈包等病害产生;同时,中间2400米沥青混凝土道面的上面层、中面层、下面层三层均使用了湖沥青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进行摊铺,这种工艺为首次使用,是基于首都机场的气候条件、运行特点等方面综合考虑定制研究的,可将跑道道面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和低温环境下的抗开裂性提至最高级。
在将科技融入工程方面,首都机场使用BIM(建筑信息模型化)技术建立数字可视化模型,同时建成“数字与现实”两条西跑道,真正实现了“数字孪生”,不仅在建设过程中实现了工程的数据、进程、成本管理等 “一目了然”,在未来运维管理中也可提供细致的模型数据信息。与此同时,首都机场在跑道道面内部埋入了分布式光纤,并安装了多种传感设备,及时获取跑道运行期间的健康状态。此外,为进一步使用技防手段降低可能损伤航空器的FOD(跑道外来物)对航班的威胁。首都机场还在跑道两旁敷设了FOD(跑道外来物)探测系统管线。FOD探测系统建成后,可以监测跑道道面上的“不速之客”,并在主动发现后第一时间向工作人员发出预警,查道人员可及时上道清除,实现了人防、物防、技防等多种手段相结合以防范FOD。
随着西跑道大修的结束,首都机场将恢复三条跑道运行。新工艺、新技术、新应用的实施和使用,为首都机场安全运行提供了稳固基石,更将西跑道的设计使用年限从15年提升至20年。未来,首都机场将开展好维护保养及道面检测工作,确保跑道保持良好运行状态,助力首都机场持续提升运行效率及品质。
党群工作部